返回 果味娱乐

从凌霄宝殿到浪浪山

2025-08-01

         1961 年的《大闹天宫》是一场视觉革命。万籁鸣将京剧脸谱的笔触注入孙悟空的眉宇间,让每一次金箍棒的挥舞都带着戏曲武打的韵律感。那些手绘的云彩在银幕上流动时,巴黎影院的观众惊觉 “这是动画真正的杰作”——12 家影院联合首映创下 10 万人次纪录的背后,是中国学派对世界动画语言的改写。彼时的上美影像那位叛逆的大圣,用 500 多项国际奖项的荣耀,在计划经济的框架里劈开了一片艺术自由的天地,水墨动画《小蝌蚪找妈妈》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捧回的银帆奖,恰是这场突围的最佳注脚。

         时间的指针滑过半个多世纪,2025 年盛夏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在 B 站的弹幕海洋里掀起新的浪潮。四只小妖的故事延续着上美影的基因 —— 水墨拉毛工艺化作了小猪妖粗糙的皮肤纹理,剪纸动画的关节感演变成小妖们笨拙却执着的动作。但叙事的重心已悄然转移:当年踏碎凌霄的英雄主义,如今化作了 “离开浪浪山” 的朴素渴望。这种转变恰似上美影自身的蜕变,从计划经济下的艺术拓荒者,到与 B 站联合出品的合作者,不变的是对民族美学的坚守 —— 维也纳红莲花亚洲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,正是对这份坚守的最好见证。

         六部代表作构成的坐标轴里藏着中国动画的密码:《大闹天宫》的叛逆、《哪吒闹海》的刚烈、《葫芦兄弟》的团结、《黑猫警长》的正义、《宝莲灯》的商业化探索,直至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平民叙事。这些作品像一串视觉基因,将皮影戏的光影、年画的色彩、水墨画的意境植入几代人的集体记忆。宫崎骏曾坦言受上美影启发的创作,而今天的年轻人在《中国奇谭》里,依然能读懂那些从《猪八戒吃西瓜》延续而来的东方幽默。

         当小猪妖的火把照亮银幕时,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制片厂的生命史。从 1957 年建厂时的三个制片部门,到如今能驾驭二维、三维、剪纸、木偶等多元形态的创作集群,上美影的六十年恰是中国动画的进化史诗。那些手绘的帧帧画面垒起的不仅是艺术的高峰,更是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—— 正如孙悟空的金箍棒既能击碎天庭的权威,也能化作小妖们手中那束温暖的光,在变与不变中,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动画寓言。

最新文章

燃爆今夏!《不是吧!我变成超人了》高能收官

影视

 

阅读10218

温碧霞携全家赏江景,与养子亲密互动,何祖光神情引关注

明星

 

阅读13021

教官也追星?Kai 入伍被问 “张元英 vs 安宥真”,机智回答引全网调侃

娱乐

 

阅读17542

张兰复出与儿子一家合体直播,引 300 万网友围观

娱乐

 

阅读14378

向太首曝生向佐细节:难产 16 小时,嗓子喊哑

娱乐

 

阅读19449

冀ICP备202408197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