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果味娱乐

《东极岛》:历史与技术的双重突破

2025-07-31
        《东极岛》以 1942 年 “里斯本丸” 沉船事件为历史原型,将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国际救援史诗搬上银幕。1942 年 9 月,载有 1816 名英军战俘的日本武装运输船 “里斯本丸” 在舟山海域被美军鱼雷击中,日军不仅拒绝施救,更钉死舱门并向逃生战俘扫射。危急时刻,东极岛 200 余名渔民驾着小舢板穿越枪林弹雨,最终救下 384 名盟军士兵,这段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壮举成为影片的核心叙事骨架。
        作为国内首部大规模还原海难场面的作品,影片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华语电影的突破性探索。剧组耗费 6 年筹备,在扬州影视基地动用全球领先的超级水景系统,通过 35 米宽的造浪装置制造最高 3 米的巨浪,模拟出 200 余种浪型,完美复刻了沉船时的滔天骇浪。
        水下戏份占比高达 40%,在能见度不足 0.5 米的海水中,剧组创新性地运用水下无人机拍摄,并与《泰坦尼克号》级别的视效团队合作,将 1:1 复刻的沉船模型与实景拍摄结合,仅 “千人落水” 一场戏就动用 200 余名特效师,最终呈现出 “一半在海上,一半在海下” 的沉浸式灾难场景。管虎导演直言,这种融合真海实拍与数字特效的技术难度,在华语影史上堪称 “前所未有”。
        主创阵容的 “硬核” 表现同样令人瞩目。朱一龙与吴磊饰演渔民兄弟阿赑、阿荡,为贴近角色接受两个月特训,闭气时长达到 4 分半钟,完成了水下威亚翻滚、深水救援等高危动作戏。倪妮塑造的渔村女性阿花则以粗粝造型颠覆以往形象,与杨皓宇、倪大红等戏骨共同构成 “国宴级” 群像。演员们在倾斜的船体模型与造浪池中完成表演,真实的生理反应让每一场挣扎与营救都充满张力 —— 正如制片人梁静所言,这种 “野性表演” 恰是对渔民血性最生动的诠释。
        从戛纳场刊封面的国际版海报,到微博电影之夜年度特别推荐影片的荣誉,《东极岛》已提前收获业界认可。当 8 月 8 日影片公映时,观众不仅将看到巨轮倾覆的震撼视效,更能透过那些被海水浸泡的面孔,读懂东极岛渔民在炮火中传递的人性光辉 —— 这或许正是影片的终极意义:让 82 年前那束穿越硝烟的善意,在大银幕上重新照亮历史的暗角。

最新文章

燃爆今夏!《不是吧!我变成超人了》高能收官

影视

 

阅读18246

温碧霞携全家赏江景,与养子亲密互动,何祖光神情引关注

明星

 

阅读19822

教官也追星?Kai 入伍被问 “张元英 vs 安宥真”,机智回答引全网调侃

娱乐

 

阅读16500

张兰复出与儿子一家合体直播,引 300 万网友围观

娱乐

 

阅读18364

向太首曝生向佐细节:难产 16 小时,嗓子喊哑

娱乐

 

阅读17517

冀ICP备2024081979号-1